行业动态

行业指数 行业洞见 新闻报道

影像诊断需求驱动,谱仪线圈市场发展正当时

2024.09.24


随着影像诊断需求的日益增长,MRI设备凭借其在医学成像上的卓越能力,市场规模持续扩大,MRI谱仪线圈市场也随着下游发展而快速成长。据华医研究院预测,作为MRI设备的核心部件,射频线圈2023年市场规模预计为21.08亿元,至2030年有望达到35.47亿元,梯度线圈2023年市场规模预计为3.18亿元,至2030年有望达到7.03亿元。







01


谱仪线圈概述




MRI谱仪被称作磁共振设备的"大脑",是射频和梯度系统的控制中心,负责磁共振成像信号的激发、编码、采集和重建等任务,其性能对MRI系统的成像功能与成像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图1.MRI谱仪的工作流程(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在MRI设备中,线圈用于发射和接收射频信号的重要组件,其设计和配置对MRI图像的质量和成像速度有重要影响。根据功能,MRI线圈可以被分为射频线圈梯度线圈两类。

射频线圈负责发射和接收射频信号的部件,具体作用包括发射特定频率的射频脉冲、检测射频脉冲停止后氢原子核返回平衡状态时释放的射频信号、与梯度线圈协同工作以确定接收到的MR信号的精确空间位置等。

图2.部分MRI射频线圈示例(资料来源:辰光医疗、华医研究院整理)。

梯度线圈磁共振成像系统中用于产生梯度磁场的重要组件,由X、Y、Z三个方向的线圈组成,每组线圈都由一个独立的功率放大器驱动,产生沿着各自方向变化的梯度场,它们通常安装在磁体中心位置,即磁体孔内,产生相对于主磁场较小但可变化的磁场,以应对不同的扫描需求。梯度线圈的设计必须能够线性变化,并叠加在主磁场上,以实现MRI信号的空间定位编码。

图3.梯度线圈结构图示(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02


谱仪线圈市场分析




产业链分析


MRI产业链上游包括设备的核心部件原材料,如超导磁体、射频系统、梯度系统、谱仪系统等,是产业链中最为关键的环节。目前为止,国外供应商在核心部件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如英国牛津、德国布鲁克、日本三菱等企业,国内供应商则有辰光医疗、宁波建信等,主要布局线圈和超导磁体的生产。

中游企业将上游提供的核心部件和原材料进行整合组装生产出完整的MRI设备,并通过软件开发、系统集成测试等环节,保证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此外,部分中游企业也具备一定的研发能力,可以自行研发和制造设备核心部件,如谱仪、超导磁体等。

MRI产业链的下游包括各类医疗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如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体检中心、独立医学影像中心等。

图4.MRI整机产业链一览(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线圈产业链中,上游企业主要负责完成原材料的供应和预处理,具体包括铜线、绝缘材料、磁性材料等原材料的供应。中游企业完成产品的制造和组装,将上游的原材料加工成各种类型的线圈产品,如电磁线圈、变压器线圈等,代表企业包括Tesla Engineering、Bruker BioSpin、Magnetica等海外企业,以及辰光医疗、宁波健信、特深电气等国产品牌。下游企业则包括电子产品制造商医疗设备生产商等企业,负责将线圈集成到终端产品中并销售。

图5.MRI线圈产业链一览(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MRI谱仪上游主要是核心部件的研发中游企业将上游核心部件和技术进行系统集成,形成完整的谱仪产品下游则为MRI设备生产厂商。目前,由于MRI谱仪的研发和组装难度较低,大部分MRI整机企业已经掌握核心技术,且谱仪产品对外销售的定价不高,盈利能力较弱。目前MRI设备通用的谱仪通常由中游制造企业自行完成研发、零部件采购、生产和配备。


市场格局


根据灼识咨询统计,我国国内MRI设备市场规模于2020年达到89.2亿元,截至2022年,我国国内MRI设备市场规模为118亿元,预计2030年有望达到244.2亿元,2020-2030年CAGR约为10.6%,增速明显高于全球市场。

图6.2020-2030E MRI设备市场规模(亿元,资料来源:灼识咨询)。

我国MRI市场保有量呈快速增长态势,年复合增幅预计维持15%中国MRI设备市场保有量近年来一直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15-2020年中国MRI设备保有量复合增长率为15.6%。其中,2020年MRI市场保有量为17751台,同比增长15.2%。随着近年来医疗卫生事业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新技术的不断采用,以及MRI设备本身技术的发展,一大批老产品退役,促使MRI设备市场需求快速增长。预测未来三年中国MRI设备年均增幅将维持在15%左右,到2023年中国MRI市场保有量将达27493台。

图7.2020-2030E MRI设备市场保有量(台,资料来源:中国医学装备协会)。

国内MRI设备人均保有量低,市场潜力较大。虽然我国MRI设备保有量长期以较快速度增长,但根据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及OECD数据,截至2020年,我国MRI设备保有量为1.71万台,每百万人MRI设备人均保有量约为7台,而同期日本每百万人MRI设备人均保有量约为57.4台,韩国和美国的每百万人MRI设备人均保有量均超过34台,日韩美保有量均值为每百万人42.1台。美国和中国在MRI设备保有量上的巨大差异主要源于医疗文化和支付体系的不同。美国的医疗文化强调证据和标准化程序,医生遵循“宁多勿少”的原则,以避免遗漏诊断线索,并受到来自患者、法律、同行和医院管理层的压力,因此倾向于进行更多的检查和治疗。与此同时,美国的医疗保险体系复杂且覆盖面广,私人保险和政府保险(如Medicare和Medicaid)通常会为大多数检查买单,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检查必要性的考量,且医生的收入部分与服务数量挂钩,进一步鼓励了防御性医疗行为。相比之下,中国的医保系统覆盖范围和深度有限,尤其是对于昂贵的检查项目,患者需要承担较高的自费比例,这使得医生在推荐检查时更为谨慎。此外,中国的医保报销制度对检查的必要性要求较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防御性医疗的发生。随着经济的发展,假设我国市场人均保有量能达到美日韩水平,设备保有量将超过6.4万台。未来MRI设备市场具备巨大的增长潜力。

图8.2020年中国、日本、韩国、美国MRI每百万人保有量(资料来源:中国医学装备协会、OECD)。

2020年,1.5T MRI市场中联影医疗占据25.4%的市场份额位于第一,通用电气占18.8%,西门子占17.6%,飞利浦占11.4%。3.0T及以上设备中,西门子占36.2%位于第一,通用电气占24%,飞利浦医疗占22%,联影医疗占17.1%。

图9.2020年国内增量MRI设备竞争格局(资料来源:中国医学装备协会、OECD)。

MRI线圈的供应分为整机企业自研自产和上游采购两种途径。GE、飞利浦、西门子等较大的MRI设备生产企业具备自研线圈的实力,通常采取自研与对外采购相结合的方式解决线圈的供应,大部分整机厂商仍采取向上游采购的途径。MRI谱仪大多由MRI设备企业自研自产,形成产业闭环,也不对外提供相关的核心技术,市场整合度较低,没有明确的市场竞争格局。目前,MRI设备的线圈供应商主要有Bruker、Tesla等海外企业,以及辰光医疗、宁波健信、特深电气、众志医疗等国内企业。





03


市场规模预测








每年新增装机的MRI系统必须配置一定数量的线圈才可以在临床使用,同时,已经投入使用的射频线圈因老化、损坏或升级等原因,会以一定频率换新,因此,线圈市场的增长可以分MRI存量市场和增量市场来看。

增量假设:


假设平均每台MRI设备进入市场时标准配置的标准射频线圈数量为8个,特殊射频线圈的数量为5个。假设已经投入使用的MRI系统中射频线圈的更换周期为6年。梯度线圈与MRI设备寿命相同,且每台MRI设备通常配备一套梯度线圈。


价格假设:


假设我国射频线圈市场中,标准射频线圈单价为6万元,2027年以后逐渐下降,特殊射频线圈单价为7万元,2030年前保持稳定水平。梯度线圈单价为20万元,2030年前保持稳定水平。



结合以上假设计算,我国MRI射频线圈市场2023年市场规模预计为21.08亿元,到2030年市场规模预计增长到35.47亿元,CAGR预计为7.72%。2023年我国梯度线圈市场规模预计为3.18亿元,到2030年预计增长至7.03亿元,CAGR预计为12%。

图10.2023E-2030E国内线圈市场规模预测数据(资料来源:华医研究院)。

图11. 2023E-2030E国内线圈市场规模预测图示(资料来源:华医研究院)。






04


总结




随着下游MRI设备市场的扩大谱仪线圈市场预计在未来几年保持较为显著的增长。由于国内企业近年来加码技术创新,加速追赶龙头企业,整机市场的国产替代趋势逐渐显现,上游供应商的竞争格局极有可能随之转变。同时,在疫情影像技术迭代等市场趋势的冲击下,新兴成像技术竞争成本问题以及患者接受度等潜在风险浮出水面。谱仪线圈行业需要不断创新,形成产品性能成本上的优势,适应精准化个性化的医疗需求,保持稳定的市场增长趋势。


研报收录征集


《华医研报》之《MRI谱仪线圈行业研究报告》企业火热收录中,欢迎相关企业及其他各方机构通过以下邮箱与我们联系:yiyuntech@huayifund.cn

《华医研报》是由华医研究院倾力打造的医疗大健康产业各个细分赛道的深度研究报告。每一篇深度研究报告都对一个细分赛道进行全方位分析,从产业现状到产业未来,从技术路径到市场竞争,从全球标杆到国内龙头,以专业的视角和丰富的企业案例阐述华医对医疗大健康的独到见解。

银行券商投资人产业人均是《华医研报》的忠实读者。自《华医研报》推出以来,受到产业各界的广泛好评。




声明


节选自华医研究院行业深度报告:2024年9月《MRI谱仪线圈行业研究报告》

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报告中的内容对最终投资建议作出任何担保。




























来源:华医研究院

作者:郑紫韵

编辑:杨见星












快速预约 联系我们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