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行业指数 行业洞见 新闻报道

产后康复行研报告

2022.07.26

华医研究院 | 产后康复行研报告

 华医研究院 医耘科技 2021-12-02 08:00

1、产后康复定义


 

从微观层面来看,产后康复也称为产后恢复、产后修复,或产褥期保健等,是指综合运用有关康复治疗技术,恢复、改善或重建女性在妊娠和分娩过程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帮助女性在分娩结束之后在身体和精神上都尽快找回最佳状态。

 

产后1~42天称为产褥期,此时产妇的各个系统、器官还没有完全恢复,无法像正常人一样进行锻炼;产后康复的黄金期是产后42天~产后半年,这段时间进行康复效果最快最好,着重应先进行盆底肌修复、再进行腹直肌修复;产后的6~12个月身体各器官和功能基本恢复,松弛素引起的假胯宽(耻骨分离)也自行开始恢复。具体产后康复时间如图所示。

 

图1:顺产和剖宫产产后康复时间表

image.png

来源:内蒙古妇幼保健院、华医研究院

 

 

 

2、产后康复分类

 

从市场主要参与主体来看,目前我国产后康复市场参与者涉及众多层面,常见的如医疗机构、制药企业、保健品生产商、医疗器械制造商、月子中心、家政企业等。在类型上,产后康复可分为三大细分市场:产后康复设备、产后康复服务、产后康复保健品。目前来看产后康复保健用品市场份额超8成,为我国产后康复行业主要增长点,但未来随着消费者对于产后康复的需求逐渐多样化,相关服务以及用品市场将迎来大幅增长。

 

图2:我国产后康复主要市场参与者

image.png

来源:母婴商业研究院、华医研究院

 

 

3、产后康复产业链


 

从整个产后康复医疗产业链来看,产后康复行业整体产业链较短,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上游是产后康复器械、保健品及药物生产商;中游是产后康复医疗服务机构,以及部分出售保健品及器械的零售药店等机构;终端则是需要接受产后康复治疗的女性。产后康复治疗服务机构可分为:公立医院、妇产医院附属的产后康复中心、专业连锁的产后康复医疗机构、月子中心、产后康复小作坊、非医疗产后康复连锁加盟等。

 

图3:产后康复产业链

image.png

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华医研究院


3.1

产后康复设备


 

产后康复设备是用于帮助产妇解决产后问题的重要工具,是专用于产后疾病筛查与治疗、产后形体恢复的器械设备,主要通过生物刺激和电刺激等物理治疗方法刺激局部神经肌肉,激活细胞组织、在疗程内恢复肌肉组织的弹性与紧张度。

 

根据不同分类标准,产后康复设备可分为多个类别:

(1)根据产品功能差异,产后康复设备可分为盆底康复设备、产后恢复设备:①盆底康复设备:通过电刺激与生物反馈技术协助用户锻炼盆底肌,使受损肌肉与神经逐渐恢复的产后康复设备,代表生产企业包括杉山医疗、麦澜德等;②产后恢复设备:通过电刺激或磁疗协助产后妇女恢复身材与形体的产后康复设备,可细分为胸型矫正仪器、祛妊娠纹仪器、髋骨调理仪器等,代表生产企业包括恒达科技、德佳智联等;

 

(2)根据使用场景,产后康复设备可分为医疗专用器械、非医疗设备、家庭设备:①医疗专用器械的研发生产需要企业获得医疗器械证书,产品价格在15-25万元区间,医疗专用器械占产后康复设备市场比重约45%;②非医疗设备主要面向月子会所、产后管理中心等院外产康机构,产品价格在30-45万元区间,非医疗设备占产后康复设备市场比重约45%;③家庭设备是企业针对家庭用户研发的小型、便携式产后康复设备,产品价格在800-5,000元区间,家庭设备占产后康复设备市场比重小于10%。

 

图4:产后康复设备分类

image.png

来源:公开资料、华医研究院

 

 

3.2

产后康复服务

 

 产后康复服务行业主要包括了公立医院、妇产医院附属的产后康复中心、专业连锁的产后康复医疗机构三类医疗级业态,以及月子中心、产后康复小作坊等非专业医疗服务的机构。

  

首先,关于公立医院。公立医院凭借其高信誉和强专业性受到产妇信赖。但因为缺乏市场统一标准,产后康复“消费属性”较强,公立医院对其的重视程度不高。产后康复是涉及到妇产科、泌尿科、肛肠科、骨科、皮肤科、康复科等九大学科的综合医疗服务,特别是产后漏尿、腹直肌分离、骨盆倾斜、妊娠纹等问题,都需要不同科室专家给出相应评估并制定康复治疗方案,多学科交叉的特性也使得其在公立医院内部难以统筹协调。此外,公立医院的普惠医疗性质,使其很难以服务和环境吸引中高端产妇。

 

因此在医疗级产后康复业态层面,过去产后康复在公立医疗体系内发展的非常缓慢,但也为民营产康诊所的发展留出了充足的空间。综上所述,从终端机构来看,产后康复业态多样,具备美容、康复、医疗等多重属性,产业延展性非常强。但是由于监管力度弱,行业门槛较低,一时间竞争者蜂拥而至,行业陷入混乱。

 

图5:产后康复服务主体优劣势

image.png

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华医研究院



3.3

产后康复保健品

 

据悉,产后康复保健用品细分品类众多,而各大细分行业涉及企业类型众多,加之各大企业布局侧重点不一,因此我国产后康复保健用品市场竞争总体较为激烈,行业格局较为分散。

 


4.产后康复行业市场规模


 首先,从康复医疗行业的整体市场规模来看,毕马威根据历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康复专科医院收入与诊疗人次等进行预测,预计2021年康复医疗服务市场规模达到1032 亿元。康复医疗终端受益者众多,各细分市场需求覆盖度较低。康复医疗覆盖多病种,终端受益者主要涵盖了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疾病人群、产后女性等群体,潜在康复需求旺盛。

 

产后康复医疗的终端受益者主要是指产后女性,产后妇女潜在人群规模为1600万人。根据毕马威《康复医疗趋势引领新蓝海》预测的康复医疗服务市场规模进行拆分,结合一般情况给予市场渗透率、住院天数、床日费一定假设,在提高渗透率的条件下得到预期市场规模为3163亿元,目前市场规模不到900亿元,由此康复医疗服务市场规模拥有较大增长空间。


表1:康复医疗服务市场规模

image.png

来源:毕马威《康复医疗趋势引领新蓝海》、普华永道《国内康复医疗机构的现状与挑战》、华医研究院

 

近年来我国产后康复人均消费支出呈稳步增长态势,但受国内出生人口数量下降的影响,2018年我国产后康复产业规模为573.4亿元,规模同比下降4.92%。其中产后康复服务规模为33.3亿元,产后康复用品规模为36.4亿元,产后康复保健品及医药规模为503.7亿元。

 

图6:2018年我国产后康复细分市场格局

image.png

来源:公开资料、华医研究院

 

 

表2:2012-2018年我国产后康复产业规模及增速走势

image.png


来源:公开资料、华医研究院

 


4.1

产后康复设备市场规模



基于中国政府大力推进妇幼健康保障工程、鼓励企业进行医疗器械创新的背景,产后康复设备行业得以快速发展,其市场规模增长状态呈现两大特征:


(1)整体规模:产后康复设备行业市场规模(按终端销售额计算)由2014年的9.2亿元快速增长至2018年的39.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43.9%;


(2)细分市场规模:2014-2016年,各级各类医院是产后康复设备的主要消费机构,医用产后康复设备市场规模由2014年的7.2亿元快速增长至2016年的16.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50.5%;2017-2018年,产康机构需求市场快速增长,产康机构需求市场规模占比直线上升,截至2018年,产康机构需求市场规模占产后康复设备整体规模比重已超过35%。主力消费群体由医疗机构向产康机构及家庭转移,市场增长率由高到低分别为家庭、产康机构、医疗机构。

 

表3:中国产后康复设备市场规模及增长情况(亿元)

image.png

来源:公开资料、华医资本


按照治疗领域来分,盆底康复、神经康复以及精神康复等领域都拥有较大潜在人群数,目前国内的康复器械领域的认知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因此渗透率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盆底、产后康复需求人群基数大,受益于二胎政策以及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未来有较大的空间。


盆底及产后康复治疗理念获得认可并深入推广,患者康复意识提升,康复治疗转化率提高,盆底康复市场快速发展。盆底及产后康复领域的产品主要有盆底电刺激类设备、盆底磁刺激类设备与盆底耗材及配件。

 

盆底电刺激医疗器械市场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据Frost & Sullivan调查,2018年市场规模为3.9亿元,2014-2018年复合增速达到48.7%,预计以27.5%的复合增速增长至2023年的13.1亿元市场规模。

 

表4:中国盆底及产后康复电刺激医疗康复市场规模(亿元)

image.png

来源:Frost & Sullivan、华医研究院

 

 

 

4.2

产后康复服务市场规模


产后恢复服务行业属于美容业细分市场,在中国萌芽于04年,于08年前后达到井喷。目前在全国已拥有骄阳兰多、蓝丝带、美丽妈妈、格林黛娜等近百个产后恢复品牌,其中一个市级区域便拥有8-20家产后恢复中心,产后恢复正在以蔓延之势铺遍大江南北。中国每年约有1800万新生儿的降生,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4年会新增近2千万新妈妈,而且每年还在递增,而产后恢复的主要目标消费群涵盖了产后5年的孕产女性。

 

 

图7:产后康复服务行业的市场需求

image.png

来源:公开资料、华医研究院

 



5.产后康复行业竞争格局



从终端机构来看,产后康复业态多样,具备美容、康复、医疗等多重属性,产业延展性非常强;从产后康复项目看,主要以饮食、心理和运动三方面为主,其中在运动部分,则针对生殖系统、乳腺和形体三大板块解决相关问题,综合众多的产后康复项目,生殖系统中的盆底康复尤为重要,未来是产后康复设备市场重点关注对象。



5.1

产后康复设备竞争格局


 中国产后康复设备行业市场集中度呈逐年提高趋势,麦澜德与伟思医疗两家头部企业市场份额占比总和超过40%。在细分市场中,由于医疗专用类产后康复设备的研发需要投入大量资本,临床试验审核需要漫长周期,因此此类产后康复设备的市场进入门槛较非医疗类产后康复设备更高,仅少数医疗科技企业参与医疗专用类产后康复设备的市场竞争,代表企业如杉山医疗、伟思医疗等。


非医疗产后康复设备市场进入门槛较低,市场中有众多中小型企业参与竞争,麦澜德、伟思医疗凭借研发技术优势与品牌优势仍占据市场头部位置;在家庭设备市场中,大悦医疗、医而维、麦澜德、德佳智联等企业占据了60%以上的家庭设备市场份额。


根据麦澜德2020年的产品售价来看,一台盆底诊疗系列设备就要4.16万,产后恢复系列设备要将近5万一台,这些售价与2019年相比分别下降了将近1000元,而2020年盆底诊疗系列和产后恢复系列产品的单位成本仅为0.98万和0.81万。


因此,麦澜德的毛利率相当的高,2018-2020年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79.41%、80.00%和75.97%。除了2020年因盆底诊疗系列毛利率下滑,导致公司综合毛利率较前两年有所下降以外,公司的毛利率常年将近80%。其中,产后恢复系列的毛利率更是常年处于84%以上。


根据企业规模与销售市场,中国产后康复设备行业中竞争主体可分为三类:


(1)第一类别:由头部产后康复设备品牌商组成,包括麦澜德与伟思医疗两家企业。第一类别企业年营收额超3亿元,产品全面覆盖医疗类器械、非医疗类与家庭产后康复设备三个细分市场,销售模式均以经销为主,销售网络覆盖全国;


(2)第二类别:由大型、中型产后康复设备品牌商组成,代表企业包括杉山医疗、君德医疗、恒达科技等。第二类别企业以医院、产康机构为主要销售市场,年营收额在数百万元至数千万元不等;


(3)第三类别:由仅生产家庭产后康复设备的中小企业组成,包括医而维、大悦医疗、德佳智联等企业,多数企业年营收额低于1,000万元。



表5:中国产后康复设备行业竞争企业

image.png

来源:企业官网、华医研究院

 


图8:家庭类产后康复设备市场

image.png

来源:企业官网、公开资料整理、华医研究院

 



5.2

产后康复服务竞争格局



对比各细分业态中的产后康复服务,其中,公立医院凭借其高信誉和强专业性受到产妇信赖,竞争优势较为明显;月嫂、非医疗级产后康复中心细分市场准入门槛较低,非医疗级产后康复中心以加盟形式在二、三线城市迅速发展,竞争者蜂拥而至,行业竞争愈演愈烈;医疗级产后康复中心对于相关机构医疗资质要求严格,市场准入门槛高,行业份额集中于具有规模优势的龙头企业。总体来看,随着用户需求多元化,专业化机构竞争优势将愈发明显。


表6:各细分业态中的产后康复服务对比

image.png

来源:公开资料、华医研究院


在未来,医疗级产业康复领域将逐渐蓬勃发展,目前市场上的医疗级产后康复中心的运营模式主要有以下4种:


(1)民营妇产科医院产后康复中心

依附民营妇产科医院设立的产后康复中心能够借力自建的医护团队,多学科、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实施难度更小。其模式是由十大多学科团队提供专业解决方案,包括妇产科医生/助产士、康复医生、儿科医生、产后康复治疗师、专科护士、儿童康复治疗师、营养师、中医师、服务顾问、24小时母婴专护师。康复治疗师是康复方案的执行者。妇产科医院既可作为引流渠道,同时为产后康复中心的专业性、规范性提供背书,但此类模式的复制门槛较高。代表公司为新世纪医疗、和睦家。


(2)从细分领域切入产康的诊所

除了民营医院外,新型的医疗级产业康复诊所正在尝试通过目前消费用户普遍认可的产品来拓展其业务至产业康复领域。代表公司为杭州的安美科和深圳的医家人运动康复。


(3)一站式产后康复诊所

产后康复对产后母亲的时间要求较高,就近治疗是产后母亲的最优选择,因此,一站式的社区产康门诊对于附近的产后母亲而言的体验是很好的。代表公司为美季医疗、美其家产后康复中心。


(4)从相邻领域切入产康的诊所

从相邻领域(医美业务)切入医疗级产康的代表公司是回来医疗,回来医疗以医美作为起步阶段的核心业务,并顺势切入产后修复版块。




6.产后康复服务行业痛点



产后康复行业整体利润较高,由于利润的趋势,许多品牌公司纷纷加入,大批企业也挟资本、技术、品牌等纷纷抢滩产后康复行业,然而目前行业总体而言仍存在一定壁垒。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产后康复发展已经进入快车道,但是国内产后康复服务机构的服务水平层次不齐,多数国内品牌的产后康复服务机构依然处在探索阶段。综上所述,目前产后康复服务行业存在4类以下相关痛点:


(1)市场准入门槛低,缺乏监管

由于产后康复是国内的新兴行业,目前我国尚未针对医疗级产后康复领域颁布专门的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和准入门槛尚不完善,多数“治疗师”经过机构简单的培训,甚至只要花钱就能拿“证”上岗;同时由于监管力度弱,行业门槛较低,一时间竞争者蜂拥而至,行业陷入混乱,散乱差的市场乱象影响了产妇对产后康复市场的认知,制约行业可持续增长。


(2)同质化服务严重

据悉,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产后康复服务模式在不断更新升级,但其服务内容创新程度不足,同质化程度严重,主要还是针对孕产妇在产后出现的盆底肌、腹直肌、体型体态等问题,在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服务缺少。


(3)专业人才资源匮乏

目前,由于相关标准尚未完善,我国产后康复行业缺乏权威的人才认定标准与培训机构,大部分服务人员多数只经过短期培训,专业度不够,造成服务质量良莠不齐。其次,我国产后康复人才分布也不均衡:一线城市和大医院对产康人才有着较强的“虹吸效应”,三四线城市相关从业人员缺少获得专业培养和持续在职培训的机会,难以与国际先进治疗理念接轨。专业人才资源匮乏,与当前产妇群体日益增长的康复需求的矛盾日益激烈,不利于行业向高质量方向发展。


(4)加盟模式急速扩张下弊端显现

据悉,近年来随着产后康复需求急剧释放,市场新玩家纷纷涌入,2010年前后非医疗级产后康复中心以加盟形式在二、三线城市迅速发展;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服务质量良莠不齐,相关加盟品牌文化与形象受到损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其扩张布局发展。


图9:我国产后康复行业不同服务模式中的服务内容情况

image.png

来源:公开资料、华医研究院

 


7、投资建议



综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为:1.产后康复行业将迎来“90后产妇&三胎产妇”双重“质变”红利;2.行业将面临洗牌升级,产后康复医疗机构将取代“三非机构”成为行业主要服务供给方;3.医疗水平及扩张能力是行业核心竞争要素,盆底康复治疗能力最能体现差异化;4.专业人才匮乏是目前行业痛点,优质产后康复医疗机构仍然稀缺。


因此根据本报告的产后康复产业链分类,上游市场为产后康复设备生产商,中游为产后康复医疗服务机构,下游为产后康复消费群体,其中上游市场涉及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中游市场涉及服务定价、分店经营、客群流量维护,两类市场均具有一定的投资价值。


(1)产后康复上游市场:

本报告认为产后康复设备市场目前头部效应较为明显,B端业务收入占主体且毛利率较高,代表企业如伟思医疗、麦澜德,然而随着新一代女性群体对产后康复观念的重视,主力消费群体开始由医疗机构向产康机构及家庭转移,C端业务的市场增长率逐渐增加,代表企业如德佳智联、大悦医疗等,预测C端未来市场渗透率较为可观,但是该类企业在3-5年内是否具备发展为上市公司的潜力还有待商榷。因此,在产后康复设备领域建议可以重点关注产品种类丰富、用户信赖度高、线上销量持续增长的投资标的。


(2)产后康复中游市场:

本报告认为产后康复服务市场目前竞争格局分散,未来将迎来投资风口。在医疗级产后康复机构层面,综合性的私立中高端医院为行业领跑者,代表企业如新世纪医疗、和睦家,专门从事产后康复服务的医疗级机构玩家较少,市场处于待开辟的蓝海区域;在非医疗级产后康复机构层面,连锁性的加盟企业正积极布局,代表企业如骄阳兰多、美丽妈妈,其目标消费群体下沉至二三线城市,目前还需要加强系统性专业性的资质保证,投资热度还未开启。






出品方:华医研究院

作者:倪能茜

编者:李欣




H.Y

医耘科技致力于以大数据提供医疗全产业链服务。公司的10C业务包括医疗健康产业市场营销服务、金融科技方案服务、产业咨询服务、品牌及商业运作等,致力于以大数据评价体系,助力企业全发展周期的成长和增值。旗下华医研究院是国内极少数一级市场医疗投资研究院,也是国内医疗投资全景图的界定者。专注医疗产业6大板块、36个子行业以及180+细分领域,拥有行业领先的企业成长性价值评价体系,经过多年的研究积累,研究院已拥有上万家大健康企业的经营数据,并长期保持互动,实时更新企业最新动态,已成为国内领先的医疗健康企业大数据研究机构,被业内人士称为医疗大健康领域的标准普尔。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快速预约 联系我们 回到顶部